一个下属一张嘴,十个下属就是十张嘴,领导的耳朵能听得过来吗?根本听不过来!
所以,你会发现,有的领导相对来说比较明事理,是个明白人;但也有的领导偏听偏信,总是根据个人喜好来判断下属说的话是真是假;还有的领导耳根子软,这个下属说什么他就信,另一个下属说不是他又不信,整天摇摆不定。
比如《资治通鉴》中记载了一段齐威王的故事,可以说给我们提了个醒:领导一定要做个明白人。齐威王也告诉了我们,如何做一个明白人。
战国时期,齐威王有一天召见了即墨大夫,问他:“你觉得你的工作做得怎么样?”
即墨大夫是个实在人,埋头干活,没有那么多花言巧语,只是一五一十地说:“臣努力做到尽职尽责。”
齐威王听了,点点头,说道:“自从你到即墨上任以来,我听到的全是你的坏话。有人说你在即墨什么事也不干,整天躺着喝酒睡觉;也有人说你在即墨横征暴敛,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。但这些我有点不相信。毕竟一个官员再怎么愚蠢,也不至于蠢到这种地步。于是我派人去调查你的情况,结果发现,即墨的土地得到了开垦整治,百姓丰衣足食,官府安定无事,整个东方因此十分安宁。所以我这才明白,原来是因为你不结交我身边的近臣,所以他们才在我面前说你的坏话。”
即墨大夫是个实诚人,埋头苦干,只知道做事,不懂人情世故,也不懂得迎来送往。
他派人调查了即墨大夫的情况,这才做到了明察秋毫,没有冤枉一个好官,也没有错过一个好官。
阿大夫是个能言善辩、心思灵活的官员,他对齐威王说:“有我在,您就放心吧。我的辖区一片繁荣,百姓丰衣足食,安居乐业,可以说达到了盛世的标准。这一切都是在您的英明领导下,我才能取得这样的成绩,功劳都归于您。”
但笑完之后,他猛地一拍桌子,冷冷地对阿大夫说道:“你还想骗我?自从你上任以来,我身边的人都在说你的好话,没有一个人说你的坏话。我就觉得奇怪了。于是,我派人去视察,发现田地荒芜,无人耕种,百姓贫困饥饿。赵国攻打甄地的时候,你不去救援;魏国夺取薛陵的时候,你假装不知道。现在我才明白,你是用重金收买了我身边的近臣,所以他们才会替你说好话。”
阿大夫这时候早已吓得不知所措,呆立当场。东窗事发啊,这个时候该怎么糊弄领导呢!这是一个难题!
接下来,齐威王更是给阿大夫以及他身边的近臣上了人生的最后一堂课:“不要忽悠你的领导,不然后果会很惨。”
这一下,大家都知道了:这个领导一定是属狗的,鼻子很灵敏,不好忽悠,不好糊弄啊。
于是,齐国的这帮狗官,谁也不敢再弄虚作假,都老老实实、小心翼翼,如履薄冰。
为什么说做领导不容易?齐威王的故事又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发?我们来做一些总结。
即使你精心挑选身边的人,他们也可能受到环境的影响,各种人情世故、迎来送往,各种小礼物、卡片,收得手软。
你不收,别人对你有意见;你收了,拿人手短、吃人嘴软,就得帮别人说好话,替别人处理一些小麻烦。
不收的话,你很难在圈子里混下去,因为大家都收了,就你不收,别人还怕你告密。收了之后,很多事情就由不得你了。
所以说,做领导确实不容易,即使你精挑细选,身边的人也容易被拉下水、被污染。
可是底层的实际情况,你也不可能一一去视察,根本顾不过来,所以必须有信息获取渠道。
对领导来说,最重要的是保证信息渠道的真实性和准确性,没有添油加醋、没有粉饰、没有遗漏,只有这样,领导才能做出更加客观的判断,作出更符合实际情况的决策。
领导获取信息渠道的这些经手人,他们也有自己的小算盘,也有亲朋好友、老同学等各种关系。
想要钻空子其实很容易,比如遇到老朋友、熟人的信息,上报时夹在一堆材料里,就能把大事化小、轻松蒙混过关。
要学会识人、看透人,有自己的判断,更要做到“兼听则明”,这样才能根据掌握的信息做出相对正确的决策。
而齐威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、教科书式的案例:面对忽悠你的下属,要狠狠敲打,让其他人引以为戒;面对那些踏实干活的下属,要大大地奖励,让他成为大家的榜样。奖惩分明,同时也暗示大家,你有专门的信息渠道,不是下属想忽悠就能得逞的。
既要吓住下属,也要激励下属,两手都要抓,两手都要硬。更重要的是,领导要做一个明白人,知道该奖谁、该罚谁,这样才能确保团队的纯洁性。否则,你的团队很可能被污染,你整天活在云里雾里,稀里糊涂地做领导。
观看更多《资治通鉴》的解读内容,欢迎订阅我的系列解读文章,更有深度更多干货,让你领悟领导智慧,掌握成事之道。
李子霄 ,《资治通鉴》实践导师,畅销书作者,自媒体专栏作家。长期解读《资治通鉴》,深耕职场管理领域多年。
线上专栏《资治通鉴:领导智慧与成事之道》《制胜谋略:资治通鉴中的成事智慧》《刘邦的启示》等。